您当前位置:地名问答 > 中国 > 浙江 > 浙江地名
浙江旅游
更新:2017-07-30 09:09【浙江地名】
导读:杭州河坊街 河坊街体现了清末明初风貌,营造以商业、药业、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。河坊街是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,也是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有
杭州河坊街
河坊街体现了清末明初风貌,营造以商业、药业、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。河坊街是目前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,也是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杭州武林路
武林路有众多的特色小店,风格多元,时尚人士常出没于此。武林路也被人们称之为“杭派女装的聚集地”,因为声名远播的杭派女装就是从这里走向全国的,其中就包括江南布衣、秋水伊人、西门町等品牌。
龙井茶叶
龙井茶叶以主要产地在西湖龙井山而得名,茶叶形扁平,叶光滑、翠绿、整齐。因其色泽翠绿,香气清郁,味甘爽口,形似雀舌,历来被人们称誉为"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 "之"四绝"。
品尝龙井茶时,宜在纯白瓷杯里放入一撮茶叶,再用虎跑泉水冲泡,只见杯中浮起朵朵状如莲心的叶芽,后又缓缓下沉,然后细啜缓品,令人感到其味无穷。
西湖产茶已有一千余年历史,但龙井茶出名是在宋、元之际。传说清乾隆帝南巡到杭,曾在龙井饮茶,觉茶味十分甘美,询知产地为王氏方园(在老龙井胡公庙前),于是褒封王氏方园的十八珠茶为 "御茶",当时茶地不满一亩,年产茶叶不到一斤,进贡皇室作为珍品。
龙井茶历来以“狮、龙、云、虎”为上品,即产地名狮峰、龙井、云栖、虎跑四地。龙井茶每年于“清明”前开始采头茶,称为“明前茶”,以其嫩芽初绽,如同莲心,故又称"莲心", 为珍品中之“奇品”。制此茶需四斤以上的青叶方能炒制一斤干茶。一个熟练采茶女工, 每天仅能采摘一、二两,可见其名贵。在“谷雨”前采制的龙井茶,称“谷前茶”,又称 “二春茶”,此时芽柄已发一叶,其叶似旗。茶牙稍长,其形如枪,故称“旗枪”。至立夏,采“三春茶”,此时茶芽发育较大,附叶两瓣形如雀舌,又称"雀舌"。四春茶则在三春茶后约一个月时采摘,其时叶已成片,并附带茶梗,称为梗片,质量已不如前三种。
杭州丝绸
杭州丝绸历史悠久,质地轻软,色彩绮丽,早在汉代,就已通过"丝绸之路"远销国外。现代已发展到绸、缎、绫、罗、锦、纺、绒、绉、绢等十几类品种。
推荐商店:中国丝绸城 新华路253号
小贴士:杭州丝绸品种繁多,最著名的品牌有喜得宝、万事利、凯地等。全真丝织物价格大约是化纤、仿真丝绸缎的两倍左右。
西湖绸伞
西湖绸伞为西湖特产之一。杭州古代即以制伞工艺驰名远近。
本世纪三十年代,杭州丝织厂的工人,用杭州富阳产的淡竹和杭产丝绸,制成第一把西湖绸伞,由于形状精巧,色彩绚丽,十分受人喜爱,流行于世,成为我国独有的手工艺品之一种。
近年来,西湖绸伞的制伞工艺不断精益求精,伞骨取材于浙江特产的淡竹,粗细适度,色泽光亮,竹身挺直,任凭烈日曝晒亦不弯曲变形。由一节淡竹筒劈成32根或36根细条,另配骨撑,组成伞骨,收拢时,象是一段淡雅的圆竹。伞面用薄如云翼、色彩鲜艳的丝织品制成。伞面花色多种多样,仅染色就有二十余种,有的绯红如晨曦,有的蔚蓝如净空,有的翠绿如碧水;或单色,或套色,五彩缤纷。在秀丽的伞面上、又经刷、喷、画多种工艺,描绘了西湖风景、花鸟、山水等图案,锦上添花,美观大方。 天竺筷
杭州刺绣
又名杭绣,亦称古绣,起源于汉代,至南宋为鼎盛期。当时的刺绣,一为“宫廷绣”,一为“民间绣”,前者专为皇室、内苑绣各种服饰;后者刺绣官服、被面、屏风、壁挂等。直至清末民初,杭绣仍盛而不衰,城内后市街、弼教坊、天水桥一带有刺绣作坊近二十处。擅长刺绣的手艺人多达二三百人。
杭绣讲究针法,主要有平绣、乱针绣、叠绣、贴绫绣、借底绣、发绣、穿珠绣、帑绣、点绣、编绣、网绣、纱绣等。其刺绣品种很多,尤以盘金绣、包金绣、银线绣、彩丝绣著称于世。盘金绣,金碧辉煌,雍容华贵;包金绣,层次分明,交相辉映;银线绣古朴文雅,素而不俗;彩线绣细密艳丽,形象活泼。
杭绣在刺绣技艺上,吸收并融合苏、湘、蜀、粤四大名绣之长,绣法多变,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。杭绣的图案设计,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龙、凤、麒麟、蝙蝠、孔雀、牡丹、宝相花、寿桃、如意、百结、八卦、西湖风景等传统图案。在装饰上运用夸张和变形,是杭绣一大特色。 杭白菊
又名小汤黄、小白菊。与安徽滁菊、毫菊,河南邓菊同为驰名国内茶用菊。
很赞哦! (75)